这道诏令,既是嬴政在继续试探朝堂的反应,也是有心给老百姓多留点口粮。
秦国这番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,让开荒的赵魏之民看得羡慕不已,许多人想留在秦国的心愈发坚定起来。
辽阔的耕地,高产的种子,宽仁的君王,这三样叠加起来的诱惑,足以让他们义无反顾抛弃母国。
作为小老百姓,他们固然会在战时奋力为国坚守,但缘由却很朴实:不过是担心土地和房屋被敌国夺走,往后再也没法活下去罢了。
而现在,既然秦国能让他们更好地活下去,秦王更是一位难得的仁君,那还跑回去做甚,等着被君王盘剥饿死吗?
秋收才刚开始,这些前来开荒的男女壮劳力,在悄悄询问所在乡闾的里正,得到肯定答复后,纷纷托人给家人写去了木牍家书。
为掩人耳目顺利将家人骗来秦国,他们甚至不惜冒着时人最在意的诅咒之危,声称“病重恐不治,欲见全家一面,速来秦国”——
相较于对鬼神的畏惧而言,许多人还是更在意亲情。即便这诅咒来日真会将他们克死,至少,也在死前为家人寻了一条好出路。
而有些先一步行动的魏人,早已悄悄把全家“骗”来,在得到里正的允许后,眉开眼笑地在秦国傅了籍。
从此,他们就是真正的秦人,这茅草屋,这开垦出来的官田,均是秦国授予他们的家当,只要肯卖力干活,还愁过不上好日子么?
当然,亦有少部分故土难离的赵民,默默开始收拾行囊,等着领到扣除税赋后的四成粮食,便随使者返回赵国。
待秋收甫一结束,望眼欲穿的赵王与魏王派出催收的使者,便已抵达秦国,好在高效的各地秦吏,早已统计出赵魏之民的收成汇总。
赵国两万庶民所垦之荒地为18万亩,收获黍菽43万石,算上秦国补贴的奖励,足足有86万石之多;而魏国的一万庶民则垦出8万亩荒地,收获黍菽20万石,算上秦国补贴则有40万石。
平均亩产两三石,对肥力贫瘠的荒地而言,已堪称是大丰收,毕竟,秦国源源提供了诸多耕牛、铁具和粪肥。
按赵魏的本意,乃是想把这些粮食先全运回去再分发,但秦国各地郡守喜提各乡报上来的“投诚”名单,怎会让自己人吃亏?
秦吏当场便义正严词拒绝了:既然他们在我秦国土地上收获粮食,便应在秦国土地上领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