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时之间,咸阳被拆迁的百姓与未被拆迁的百姓,皆面带喜色交相称赞着:我大秦陛下,真乃万世未有之圣君也!
八月,隐居于齐地偏僻海岛的齐国大儒浮丘伯,听闻此事唏嘘不已,次日便亲率三百弟子跋山涉水,前往当年姜尚公所筑之琅琊台,于此间巨石上,刻下令后世千年津津乐道的《刻琅琊碑》——
“始皇帝徳才高叡,雄才大略,以强兵一统四海,以仁义闻颂天下,创民屋民田补偿制以作则千年,实乃千古至圣至明之君也!”
同年,荀子亲传门人浮丘伯,带三百儒生入秦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嬴政与浮丘伯诸人对谈一番后,很快便惊喜地发现:
这一派继承了荀子批判性思想的儒者,遵循的,并非淳于越等人提倡的“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”儒法;
他们遵循的,乃是荀子提出的“无德不贵,无能不官,无功不赏,无罪不罚”之儒法,竟在无形中,契合了大秦如今施行的儒皮法骨之道!
荀卿,为大秦贡献多矣!
...
跟着扶苏前来城中观看修路的明赫,已再一次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惊:秦朝,竟有下水道排水系统!
戴着简易口罩防灰、只露出两只眼睛的他,此刻正好奇地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,将一节节七八十公分长的五角形陶管,拼接成一整段长长的“宽水管”,规规整整地摆在挖好的壕沟中。
他不由悄悄跟系统嘀咕道,“统子,我觉得古代工匠的智慧比我强多了,还好我前世的考大学的竞争对手不是他们...太牛了,华夏竟然在遥远的秦朝就有下水道了,啧啧...”
系统急忙搜索出资料,解释道,“宿主,你又误会了,早在秦国之前的两千多年,华夏就有下水道了!后世考古学界发现的最早排水陶土下水管道,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淮阳平粮龙台山遗址...”(2)
正迈着小脚悄悄离壕沟越来越近、准备凑近观察水管的明赫,闻言不由脚下一个趔趄,直直朝壕沟里栽去!
在卫尉军大呼“快救九公子”、在面色猝然大变的扶苏与蒙毅飞身奔来、在系统迅速开启防护模式时,明赫已被离他最近的修路民夫稳稳接住。
由于壕沟足有一米多深,民夫无法抱着他爬上来,只得单手用力撑着壕沟,用另一只手将吓得说不出话的明赫,递到了奔来的蒙毅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