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-绥远反击1(1 / 2)
45-绥远反击1
1937年7月17日,沉默了十天的蒋介石,终于发表了《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》。
同时根据华北的形势发展,要求军令部立刻整顿原有部队,组建新的军团,开始认真的进行抗击日本人进一步入侵的准备。
此时,刘潇指挥下共有22、23两个军(各有一个装甲团,一个155重炮团,一个运输团,一个工兵团),三个独立山地师,一个坦克师,一个机械化旅,六个步兵旅,一个空军师(四个团210架新型战斗机),四个战术轰炸机团(170架仿斯图卡),直属230mm重炮团一个(9门),直属运输团一个,工兵团一个。加上傅作义的35军、二个独立骑兵师和一个摩托化旅,共计35.6万人。
与此同时,刘潇用个各部队替换下来的苏式、英式、法式等杂牌武器二万多枝,火炮八十多门和三十万大洋,同四川王刘湘进行交换,再次从四川移民20万青壮年男女及家眷共60万人到陕西、甘肃和绥远一带,充实上述地区因参军空缺下来的工作位置。
1937年夏末,日军察哈尔兵团,为了夺取刘潇在包头一带工业设施,同时配合华北驻屯军进攻山西,开始沿平绥铁路,由东向西发起进攻。
由于原本驻扎于此地的傅作义将军所指挥的第35军,在阎锡山的一再命令下,现已被掉到了陕西东门进行防守,抗击日本人对山西的进攻。绥远地区兵力空虚,致使以骑兵为主,并得到坦克加强的日军察哈尔兵团,一路横扫过来,如入无人之境般的一路攻占了兴和、乌兰察布市,直逼归绥(今呼和浩特市)。
由于山西与内蒙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,对刘潇在准格尔旗驻防早有微词的阎锡山,此时极力阻止刘潇的陕西部队进兵绥远一线,正面抗击日本人的入侵。
顾及到傅作义与阎锡山的情感问题,刘潇只好将打击日军察哈尔兵团的战场摆在了归绥至包头之间。
为此,刘潇命令:
第22军和坦克旅移驻准格尔旗;
战斗机一团、轰炸机三团进驻包头机场和附近的野战机场;
战斗机二、三团和轰炸机一、二团分别移驻在准格尔旗机场和附近的野战机场;
战斗机四团和轰炸机四团分别进驻吕梁机场和周边的野战机场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