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第十二节 西军太彪(2 / 2)

加入书签

王安石变法之前,北宋军制已经彻底腐化。原本的轮戍制度废弃,禁军成为固定驻扎的部队。东京禁军已经完全不能打,因为几代人住在东京,导致东京禁军已经彻底成为一只富庶市民文化的军队,奸猾有余,悍勇不足。

于是在面对西夏的正面战场上,王安石支持地方招募军队,长期训练。陕西这地方,民风一直都比较彪悍,历来都出强兵,秦兵历来耐苦战。这当然不可能是人种的问题,而是环境造就的。因为这里大多数时期,都是抵抗北方或西北游牧势力的前线。汉代对抗匈奴,唐代对抗吐蕃。

在宋代,则对抗西夏。以前北宋朝廷不信任军队,军队集结在首都,战时派往边境,可这一套到西夏时期,多次被西夏打的全军覆没。王安石变法开始改革,准许当地官府在当地招募军队,一方面当地民风彪悍,另一方面降低军队从首都调动的费用。

这一改革颇有成果,不但抵挡住了西夏的攻势,还在宋徽宗时期,有了反攻能力。童贯带领着招募来的西军,都能够打的西夏割地求和,将过去失陷的领土全部夺了回来。有种说法认为,如果不是金国突然灭了北宋,北宋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,灭掉西夏。

长期对西夏的反攻和主动进攻,锻炼出了一大批善战的将门世家。比如秦凤两州的种师道家族,已经三代为西军将领;还有泾原路的折可适家族,戏剧中杨家将里那个威风凛凛的老太君,就是折家的女儿折赛花;甚至包括麟州的杨家将也是西军将门之一。

西军之所以有战斗力,一方面在于兵强,招募的都是拥有自古传承下来的军事文化的关陇士兵,这些关陇兵,从秦汉时就习惯了当兵吃粮,他们成长的环境,村村寨寨都有寡妇,战死沙场是一种常态,对战争早就习惯甚至麻痹,没什么畏惧心态。杀敌立功,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谋生手段。另一方面,西军将领够专业,王安石变法又给放开了他们的手脚,允许这些专业的西军将领直接指挥,而不用让文官插手,或者派遣监军。结果西军在没有耗费太多中央财政的基础上,紧靠关陇地方支持,就发动了两次平夏城之战,一次横山之战,将西夏最后一个险要横山也攻占了。

面对西夏军队的时候,西军已经不但能够处于上风,而且都是主动出击,从正面野战击败对手。

因为对西夏战争的经验,让西军将士既有战斗经验,又有战斗勇气,而且渴望杀敌立功。所以将领纷纷请战。只是统领种师道老成持重,他是主战派,一直反对不断给金营送去搜刮的金银,他希望拖延。拖延不是怯战,而是打算一口将金军主力吃掉。

种师道打算,等他弟弟将种家军最后的主力带来之后,等到春分,黄河水涨,一方面派遣骑兵过河截断金兵退路,等金兵后撤,主力趁金兵过河的时机一举将其歼灭。

此时种师道的信心还是很足的。随着主和派中的大多数转为主战派,种师道的一些建议开始被采纳。开封城的西门和南门开启了,允许老百姓出城砍柴、买菜。

随着防御的稳固,各种物资开始能够进入东京,宋钦宗终于开始在正殿按照皇帝的规格吃饭了。因此宋钦宗的信心也足了起来,只不过他的信心似乎足的过了头。

本章尚未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