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赜去世后,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。萧昭业只知享乐,不理政务,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。
掌权的大臣萧鸾决定把他废掉。
萧鸾便和萧衍等人商议,萧衍表示反对,他说:“废立皇帝是大事,不能轻率从事,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。”
萧鸾则说:“众王都没什么才能,只有随王(萧子隆)文武兼备,而且占据荆州。如果把他召回来,就万事大吉了。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?”
萧衍说:“随王其实徒有虚名,并没有什么真才干。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,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人,这两人也是无能之辈,贪图金钱富贵,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,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。没有了左膀右臂,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。”
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,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。后来,果然如萧衍说的那样,只要高官厚禄,就把萧子隆身边的人收买了。
这也体现了萧衍对人性的了解。
萧鸾废杀萧昭业后,拥立萧昭文即位,自己掌握朝政大权。三个月之后,萧鸾废萧昭文,自立为帝。萧鸾登基之后,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,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,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。
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,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。
萧衍便杀死萧宝卷,另立萧宝融为帝,再之后,废掉萧宝融,自己做了皇帝,是为梁武帝。
萧衍称帝之后,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。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,自己很勤于政务,而且不分春夏秋冬,总是五更天起床,批改公文奏章,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。他为了广泛地纳谏,听取众人意见,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,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,一个是谤木函,一个是肺石函。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,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,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,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。如果是一般的百姓,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,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。
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,史书上说他“一冠三年,一被二年”,他不讲究吃穿,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,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,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,太忙的时候,就喝点粥充饥。在这方面,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。
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,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,经常亲自召见他们,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,清正廉明。为了推行他的思想,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,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,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。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。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,梁朝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。
萧衍也有开国皇帝的通病,那就是猜疑心重。
他忌惮开国元勋,怕他们作乱。
他能做上皇帝,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,谋划、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。
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,反而提防着他们。在建国开始之时,范云就病逝了,令萧衍松了口气。另外,他也没有重用沈约,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,反过来,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。这样一来,沈约心情郁闷,不久也病死了。
如果萧衍除了对功臣疑心外,其它方面确实做得好。他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,梁国的国祚理应会长一点。可惜的是,他的后半生完全信佛,无心理政,导致国势一日不如一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