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5节(2 / 2)

“以前我们家还没分家的时候,都是吃大锅饭。”

他一开口,其他的孩子也开口了,

楚光耀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在小姨家揉面做包子呢。”

听了一圈下来,就属纪秋实说得最实在,“这顿饭肯定是吃过最香的!”

因为揉的面是实打实的多,他现在就已经在咽口水了。

楚怡笑了笑,“尽管吃,肯定管够的。”

她背上的大宝仿佛是在附和她,挥着手呀呀呀叫。

第二天,楚怡和纪仲川去镇上见王大娘,这回她拿了地瓜,芭蕉和玉米面。

除了芭蕉,其他两样她拿的都不多,玉米面三斤左右,地瓜仅仅只有两根,拳头大小。

王大娘介绍了三家邻居,都有近十号人,她直接把拿来的东西均分给这三家,两根地瓜怎么分?

按斤称,反正有秤砣,每个分到的都一样。

在卖完东西后,在王大娘他们问到下次什么时候来,楚怡只说:“过个十天半月吧,家里啥也没有了,我和我家那口子要进趟深山去找。”

邻居听说眼睛一亮,“山里有能吃的野物不?有没有办法弄到野鸡?”

这邻居的话提醒了楚怡,她空间里的鸡生蛋,蛋生鸡,已经有三四十只鸡了,被纪仲川用竹子围起来,弄了个养鸡场,鸡蛋攒了一个背篓了,鸡不停地生,扛不住啊。

以前楚怡最烦恼的是,芭蕉那么多,怎么办,吃又吃不完,自打有了王大娘这些固定的顾客,芭蕉完全不愁销路,也不会再有堆积成山的时候。

堆积成山的是地瓜,大米,和枇杷,辣椒,在这些东西把空间都沾满之后,楚怡干脆决定暂时不再种植水稻,其他作物,都减少种植,空出来好大一片地。

目前来讲,只有大米是不常吃没有机会卖的,先前的存量就已经够吃十多年了,何况还有地瓜,芭蕉,玉米,玉米面,鸡蛋这些可以替代的口粮,所以空间里的粮食,真的是多,多,多,太多了!

就是卖,都卖不完。

“要是能抓到,你给大娘送来,我预订了。”那个邻居大娘看楚怡不说话,就先把话说了。

楚怡在想着怎么处理空间里的那些鸡,听到她的话点了点头,应了声好。

她得好好规划一下,从镇上回来之后,她和纪仲川休息了三天,第一天在家里看孩子,讨论空间鸡的处理办法,第二天,叫了村里的陈平安,美其名曰去镇上考察了,其实是去山上了。

山是村里到镇上必经之路旁的山,楚怡在深山里,放了两只母鸡,她决定要在这片无主的山上,养鸡。

然后靠着这两只鸡,把空间里的鸡蛋和鸡,慢慢地卖出去。

陈平安是她和纪仲川的一个见证人,她和纪仲川经常在镇上卖东西,天天早出晚归,村里人他们不怕,就怕镇上的有心人。

以后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,所以这些东西要有个准备来源,所以,楚怡和纪仲川看中了显少会有人涉足的这座山。

陈平安是纪仲川信任的人,当她说要找个人合作的时候,纪仲川就提了他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山上的养鸡场已经慢慢有了规模,陈平安负责每天在山上守着,原本楚怡以为他会不适应,毕竟一天天地回不了家,但是陈平安表示很好。

“多亏了四哥和嫂子,我娘的病才会好。”这楚怡还真不知道,其实陈平安的娘的病就是饿的,吃饱了自然就好了,现在家里的娘和他每天都能吃饱,陈平安自然院子待在山上。

过了八月,期待中的救济粮并没有到镇上供销社,很多人的期待落空,村里一片哀嚎,救济粮的来期成迷,这也间接导致了,楚怡的生意越来越好。

紧接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,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上学的年纪,纪水水和纪秀秀是还没报道,但是上面的春华秋实和夏木就没空天天来家里了。

这几个孩子读书都还行,当初大家都以为小升初他们考不上了呢。

因为几个大的去学校报道了,所以家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不少,每天傍晚回来都能听到一院子的欢声笑语,乍一下子听不到了,楚怡还有点不习惯。

她不习惯,纪秋实更不习惯呢,他说,“我都已经习惯了每天带大宝去玩,然后回四婶婶家吃饱饭的日子了,我去学校了,准又得饿肚子。”

楚怡哭笑不得,这个秋实,就是个爱吃鬼,特别喜欢吃,每次在家里吃饭的时候,吃的最多,会和哥哥弟弟妹妹抢吃的,但是大宝最喜欢他。

这不这会大宝就抱着二哥的脖子不撒手。

二哥也很喜欢大宝,喜欢他肉肉的手和脸,纪秋实抓着大宝的莲藕手,看着他圆乎乎的侧脸,实在忍不住亲了一口,亲完后对楚怡说,“四婶,你把大宝好可爱啊。”

楚怡哭笑不得,“饿肚子了就来婶家吃饭,大宝肯定高兴。”

纪秋实咧嘴,露出一口白牙,“四婶,我听到你这话,特别高兴。”

“我也要来!”

“我也要来!!!”

“都来。”楚怡不吝欢迎。

她把大宝从他手上抱回来,“快和他们去上学吧。”

点点头,临走前,纪秋实又伸出手握了握大宝的手,“大宝,晚上见。”

纪春华和纪夏木有样学样,他们一走,院子里就剩下楚怡和纪水水纪秀秀三人。

因为纪春华他们开学要去镇上上课,楚怡怕两个小姑娘照顾不来越来越闹腾的大宝,所以没有去镇上送货。

自从王大娘介绍了她的邻居朋友给他们之后,楚怡的生意越来越好了,有了固定的客源,也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,所以这是难得的休息时间。

他们的顾客并不只是固定的,有的是镇上的居民,有些是周围村子里的村民,和他们交易更多的是以物易物,所以家里多了很多簸箕背篓扫把之类的东西。

这些都是村民们用来换粮食的,一次用两三个簸箕或者扫把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