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风华 第292节(2 / 2)
可是自古以来乱世中最大的大义还不就是刀枪兵马?
兵强马壮者随便拿一块玉石,就可以宣称是玉玺。
反过来,无权无勇之人手持玉玺也无用处。
就像是面前的杨思,她就算高举玉玺亮明身份,又会有几个人真把她的话当回事?
好虚名而贾实祸,非智者所为。
为了这么一方玉石引来天下诸侯的围攻,也不符合李唐的利益。
李世民倒是不畏战,也明白李家要想混一南北横扫六合,必然要把天下诸侯一一扫平才能实现目的。
不过这个目标固然不变,具体的实现方式总归有若干种途径,与天下人为敌,再靠着硬拼猛冲一口气解决,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智者所为。
徐乐对于他的心思也能理解,事实上杨广送玉玺给杨思,很可能就是存着这个念头,以玉玺为武器,让李家陷入天下围攻之中。
不过化解的方法,是否就是把玉玺一丢了之,又或者当玉玺没出现过,就是可商榷之处。
徐乐摇着头:“我曾经和二郎心思一样,想过就当这玉玺从不曾离开江都。
可是这几日养伤期间,又改了主意。
宇文化及未曾得到玉玺,肯定能想到是落在你我手中,就算我们不说,他也会大肆宣扬。
天下诸侯没人会听我们解释什么,就算我们说玉玺不在手中,又有几人肯信?
既然左右都难逃污名,不如就放开手脚大大方方的承认。
不管怎么说,这天下还是有不少人相信玉玺在谁手中谁就是真命天子,这部分人哪怕总数不多,可总归也是人。
能让这些人信,便能从他们手中得到钱粮、甲杖又或者是疆土兵马。
不管这部分力量总数几许,有这份助力总不是坏事。
我阿爷也曾经说过,打天下这种事说白了就是两件事。
一杀敌,二交友。
多交几个朋友,便能少几场征战,少几次厮杀,就能多活下来几个伙伴,这便是大善。”
他这话也是有感而发,这几日养伤期间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己,而是韩家兄弟以及步离。
交战之时舍生忘死,不可能顾及这些。
如今仗打完了,他自然就要考虑这些好友伴当的死活。
当时的情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,以自己这等绝艺都伤得如此严重,又何况是他们?
他们每一个都是自己的亲人、至交,不管谁受了伤损,对自己而言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。
从医官口中得知,这几个人全都没有性命危险,只要恢复得好,一身本领也不会受影响,徐乐才彻底放心。
经过这番波折,他就更能明白阿爷这花的意思。
打天下固然离不开打仗,但也不能一味厮杀,该用权谋手段也得用。
交朋友杀冤家,都是手段不是目的。
哪怕是满手血腥的武人,也不能一味嗜杀,否则就从人变成了工具,立战功再多威名再盛,也已经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。
这方玉玺固然会为李家带来麻烦,但是也会带来盟友。
徐乐相信,总归会有人因为玉玺的原因,选择向李家臣服。
包括一部分揭竿而起的豪杰,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觊觎天子宝座,很多就是因为大隋暴政活不下去,不得已举起反旗,所求者也就是一条活路。
这部分人不求死也不当死,他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线生机,只要让他们看到由乱入治的机会,这些人就有可能放下武器归顺。
包括骁果军其实也是一样,数量多达数万的骁果军,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。
其中固然有人以杀戮为乐,就想着杀回关中夺取富贵,离开刀枪不会生活。
也有些人乃是迫于无奈不得不跟着乱军行动,如果适当的时候让他们看到希望,这部分人也未尝不能招抚。
至于成为众矢之的这一点,徐乐也考虑过了。
不过在他看来,这既是坏事也未尝不是好事。
如果时机得当,把这些诸侯一举消灭,反倒是省了大气力,从长远角度看,对李家反倒是利大于弊。
“天下分崩离析,诸侯据地为王。
其所辖州郡距离不一,有的地形险恶易守难攻,有的则是险山恶水鞭长莫及。
要是一个州一个州的打过去,不知战火要绵延多久,百姓又要受多少苦难。
其他的暂且不提,就光是钱粮支差,就足以让民穷财尽百姓疲敝。
日后即便得了天下,也可能是个残破山河,不知要用多少年才能休养生息。”
徐乐说这话也是感同身受,当日如果不是王仁恭为了争夺天下积蓄钱粮压榨民力,自己又何至于离开徐家闾,也就不可能走到今天。
李家虽然仁厚,但也是相对其他诸侯而言,真到了打天下的时候未见得就比王仁恭厚道到哪里去。
↑返回顶部↑